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3节 (第3/4页)
忍不住过来偷吃,“你做的这个可太好吃了,怎么做的啊?” 叶静认真地回答了一下。 话音落地,有人在旁问了一句,“你能把制作程序发给我吗?” 她说好。 说完才看到了问话的人。 男生穿着浅蓝色圆领t恤,个子高高的,鼻梁很挺,眉色很深。 不禁把人看得眼睛一恍。 他把手机递到了叶静面前的桌子上。 叶静问他,“用什么发?” “微信可以吗?” 叶静本来没有微信,前两天才在同学指导下注册了一个。 她说好,加了他的微信。 他那时也发过来两个字——蒋寒。 叶静添了备注,把制作流程发给了他,他回了谢谢,之后再没有了联系。 这件事几乎被叶静抛在了脑后。 直到一学年上完,这个叫“蒋寒”的男生在院系里渐渐出名,她才想起来,当时遇见过他。 他当时虽然来了法援社,但是没有报名。 后来叶静才知道他参加了英语辩论社。 法援社的社长跟他们普及,“敢参加英语辩论社的,本身就有两把刷子才行,口语好,口音正,思路清晰敏捷,玩的就是高端范,以后出国留学的居多,走的是精英路线。” 相比之下,法律援助社这种为广大人民群众做法律服务的亲民社团,和英语辩论社完全是天差地别。 社长用一句话总结了一下。 “选社团就是选职业路线了,什么人以后走什么路,这都是注定的。” 蒋寒在院系出名,除了他每一门课都名列前茅,还在英语辩论赛上大显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